BOB外围光電助力南京溧水李巷-小小山村進階紅色教育講好故事,紅色李巷-這是南京首部新四軍題材的史詩劇。位於溧水區白馬鎮石頭寨村的紅色李巷故事,自2017年開始以來,先後獲得全國重點鄉村旅遊區、江蘇省委黨校現場教學基地、江蘇省黨史教育基地、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,各地學習團紛至沓來。紅色李巷人氣一路攀升,這個藏在深山裏的蘇南小山村,何以進入公衆視野?
全年講解紅色故事百餘場,每天上千人慕名而來,紅色李巷的70歲義務講解員任生安最近火了。今年四月份以來,到紅色李巷的團隊每天在30批左右,其中半數以上點名要聽他的課。
任生安在李巷出生長大,小時候的左鄰右舍都是當年的遊擊隊員。他童年最深刻的記憶,就是聽鄰居們講新四軍怎麼在周邊地區打仗,怎麼帶領老百姓從事生產生活,老百姓又如何省下自己的口糧讓借住在家裏的新四軍戰士果腹。軍民一家親的故事,任生安怎麼聽都聽不夠。
2012年從教師崗位退休後,任生安成爲紅色李巷的一名志願講解員。小時候聽到的故事不夠了,他就自己翻閱歷史資料,去村民家裏聊天,回家整理打磨講解稿。現在,他每年要爲學生、村民、遊客講解150-170場。今年的前4個月,他已經講了62場。
講好李巷故事,接力棒正傳到年輕人手中。27歲的90後講解員曾慶苗,在李巷村從事講解工作已經兩年多。她想到自己剛入行時,每每講到地下交通總站時,站長李孝廉還在世的五女兒就會坐在門口聽,一坐就是一天。那時候她就堅定了想法,通過自己的講解,讓更多人知道李巷。
溧水正探索創新多種表達方式,講好紅色故事。圍繞紅色李巷,溧水打造了包含77處革命遺址的“紅色矩陣”,開發了貫穿全區的“紅色專線”。幾天前剛剛首演的史詩劇《紅色李巷》,首次把李巷故事搬上舞臺,未來,這一劇目還將陸續走進黨校課堂、農村社區,更好地傳播紅色李巷故事。
結合當下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,溧水還開發了37個專題課、10個微黨課,與南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編寫《新發展理念在溧水的實踐》,設計了“走一段新四軍戰鬥路”等“十個一”互動教學課程。“紅色李巷—石山下—山凹村”和“中山烈士陵—大金山國防園”等2條線路入選南京市黨史學習教育首批精品研學線路。

小間距P1.667LED顯示屏

小間距P1.667LED顯示屏

小間距P1.667LED顯示屏

室內LED顯示屏

小間距P1.667LED顯示屏

小間距P1.667LED顯示屏